<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政府信息公开

        内江市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6-07-03   信息来源: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

        目    录

        序言……………………………………………………………1

        第一篇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2

        第一章 发展环境……………………………………………2

        第二章 指导思想……………………………………………3

        第三章 主要目标……………………………………………5

        第四章 区域功能布局………………………………………6

        第一节 工业集中发展区……………………………………6

        第二节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6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区………………………………………7

        第四节 教育、金融、办公、住宅区………………………7

        第二篇 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7

        第一章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7

        第一节 着力打造工业集中发展区…………………………7

        第二节 突出工业发展特色…………………………………8

        第三节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8

        第四节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9

        第五节 积极探索管理创新…………………………………9

        第二章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9

        第一节 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

        第二节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10

        第三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0

        第四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1

        第五节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1

        第六节 稳步推进小康示范新村建设………………………12

        第三章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12

        第一节 打造外经外贸强区…………………………………12

        第二节 打造新商贸圈………………………………………13

        第三节 打造现代物流和服务业中心………………………13

        第四节 打造张大千和范长江品牌的文化旅游业…………13

        第五节 打造特色餐饮美食产业……………………………14

        第六节 发展新兴服务业……………………………………14

        第四章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15

        第一节 构筑城镇建设融资平台……………………………15

        第二节 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15

        第三节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15

        第四节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6

        第五节 加快小城镇建设……………………………………16

        第五章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17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7

        第二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8

        第三节 扶持壮大民营经济…………………………………19

        第六章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19

        第一节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19

        第二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20

        第三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0

        第七章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20

        第一节 坚持科技兴区………………………………………21

        第二节 加强人才资源建设…………………………………21

        第三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2

        第四节 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22

        第五节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22

        第六节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23

        第七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3

        第八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3

        第九节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24

        第十节 积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4

        第十一节    切实搞好社会建设与管理……………………24

        第三篇 保障措施……………………………………………25

        第一章 咬定发展不放松……………………………………25

        第二章 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25

        第三章 实施科教人才战略…………………………………26

        第四章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26

        第五章  提高规划执行能力…………………………………27

        内江市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

        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编制的一个中长期规划。按照国家、省、市和区委对规划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着手开展 “十一五”规划目标纲要研究工作,这对确定我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制定政策和战略重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此,特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以城兴区、工业强区,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三化联动”发展战略,突出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经营、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五大工作重点,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达到44.02亿元,年均增长13.6%,比“十五”计划原定的9%高4.6个百分点,人均GDP将达到5300元,比2000年的2755元增加2545元。2005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4.17亿元、15.31亿元、14.54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10.1 % :18.6% :20.0% 。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预计由2000年的41.5:30.9:27.6调整为2005年的32.1:34.8:33.1,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得以加强。

        ——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建设发展有序,城镇化水平预计由2000年的20%提高到2005年的24%。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水利、通信、环保、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17.2%达到22.93%。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达到6000元和2975元,分别比2000年提高2259元和1050元。

        ——社会消费日趋活跃。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2005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年均递增22.6 %。

        ——财政运行平稳有序。2005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528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对外开放效果明显。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进展顺利,     “十五”期间共引进项目341个,区外到位资金17亿元。

        ——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两保”及再就业工作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一篇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大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产品结构单一,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工业弱区。工业总量不大,骨干支柱产业不强,优势名牌产品不多,科技含量较低,工业增长后劲不足。财政穷区。经济总量低,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资源贫区。无特有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也相对匮乏。人才缺区。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较为缺乏,人才、资金、管理、技术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还未完全整合。

        发展面临的机遇:从全国来看,和平共赢的外交政策为我国营造了较为宽松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及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机会。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十一五”期间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起点。国务院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决定和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对我区支柱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壮大极为有利。从全省来看,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已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川南经济区的建设发展也成为全省“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的重点之一,内江地处两大区域的咽喉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商务成本的攀升,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甚至资本、技术密集性产业都出现了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我们在承接这一转移的过程中,将迎来特色产业的发展良机。从全市来看,内江作为老工业城市,具有较为坚实的工业发展基础,有便捷、通畅的交通网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景观,有利于进一步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并带动城市相关娱乐、餐饮、休闲购物等行业的发展。从东兴自身来看,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为东兴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内江大城市建设特别是西林新城区建设为我区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321国道、206省道和内吴路的改造,为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发展城郊型特色经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既为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东兴加快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第二章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加快发展、建设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五年我区发展的思路是:“强工业、抓三产、促城建,打造城郊型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平安东兴”。

        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对发展不足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加快发展。

        ——坚持快中求好。加快发展是解决东兴根本问题的关键,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即加大投资力度,又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以工促农、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改革开放。加快东兴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消除发展的体制障碍,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坚持社会和谐。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倡导社会公德,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第三章   主要目标

        为建设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的东兴,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保持在11%以上,达到74.18亿元,其中:一产业17.66亿元,年均增长4.5%,二产业31.47亿元,年均增长15.5%,三产业25.05亿元,年均增长11.5%,三次产业比为23.8:42.4:33.8,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达到9400万元。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招商引资力争到位资金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年均递增10%以上。

        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城建区面积达11.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5.9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0%,达到88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50元以上,年均增长6.5%,达到4000元以上。

        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6%,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

        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居住、服务、交通、通讯条件不断改善,金融保险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和谐平安东兴,取得新进步。

        第四章   区域功能布局

        坚持把产业特色、资源环境、人口分布作为空间均衡布局的标尺,将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经济发展规划为四大功能片区,充分发挥各功能片区的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做强县域经济,高度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利用,走低消耗、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子,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城乡一体的良性格局,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一节   工业集中发展区

        把红牌路以南、肖家冲以北、东兴大道以东的区域作为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工业发展集中区。搞好集中区的规划和配套建设,壮大集中区内现有的华尔孚、菲德力等企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效益好、污染少的工业项目,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的规模效益,不断增强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的工业整体势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到椑木沿线。

        第二节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

        围绕城市居民的现代生活和消费特点,利用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交通便利,农业生态资源丰富等优势,以五星水库生态观光园为龙头,沿321国道所经过的西林、胜利、东兴、新江、椑木等乡镇(街道)大力开发城郊观光、休闲、生态型农家乐,做出特色、形成产业、繁荣经济。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区

        以321国道绕城线以外,沿内安线沿线所在的双才、同福、三烈、双桥、新店等乡镇,以内兴路沿线所在的田家、太安、高粱、永福、大治等乡镇,以内吴路沿线所在的高桥、柳桥、白合、杨家、苏家、石子、平坦、顺河等乡镇,以内界路沿线所在的郭北、永东、椑南等乡镇,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区。大力发展种子、粮油、畜禽、林果、蔬菜、水产、蚕茧、药材等8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

        第四节  教育、金融、办公、住宅区

        根据内江建大城市和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东兴干道以西以北确定为:以桐梓坝为中心的各大专院校教育区;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各大银行金融区;以市区行政、企事业单位为中心的办公区;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城市居民为中心的住宅区。

        第二篇   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以项目载体,以振兴工业为支撑,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城市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第一章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牢固树立“无工不富,工业强区”理念,着力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做好现有企业的技改扩能,壮大龙头产业化企业,加强工业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抓好“一个集中区、二个重点、二个创新”。

        第一节  着力打造工业集中发展区

        规划东兴城区红牌路以西、肖家冲以北、东兴大道以东的区域作为东兴工业集中发展区,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医药食品、机械建材业。即以菲德力、华尔孚、和平酿造厂为龙头,发展医药食品行业;以蜀源水轮、恒发公司为代表,发展机械建材行业;以先拓科技、激光彩霸等高科技工业性招商引资项目为入驻载体,集中精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值高、无污染的工业项目,打造产业集中、产品集中的工业发展区,充分发挥集中区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优势。

        第二节  突出工业发展特色

        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腾飞肉联为代表的肉食品加工业,做大“猪业经济”;发展以松林丝厂为代表的丝绸加工企业,做大“丝业经济”;发展以四川佳美、三元工贸为代表的水果、蔬菜加工企业,做大“果蔬经济”;发展以内江正大为代表的饲料食品加工企业,提高粮食附加值。

        第三节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有效整合行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机械冶金、食品饲料、医药器械、丝绸纺织五大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方向光电、内江正大、松林丝绸、内江二铸、菲德力、凤凰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到“十一五”末期,五大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增加值22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0 户,实现产值96亿元,实现增加值19亿元。积极配合市上抓好方向电光与五粮液集团重组工作。抓好内江正大6万吨技改扩能、松林丝绸服装生产线、内江二铸球墨铸铁生产线、医用设备数字化X光机等一批重点技改扩能投资项目。重点培育煤炭机械、柴油机、双宫丝、干式变压器、阳极碳块、东方胃药等技术含量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抓好产值或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上的培育企业,力争每年有4户以上培育工业企业进入规模工业企业。抓好椑木、新江等10个重点工业乡镇工业发展,每年培育1—2户工业企业。

        第四节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全面落实《内江市技术创新成绩突出企业奖励办法》,对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厂长(经理)、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和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技术合作,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逐步发展一批高、新、尖技术产品,从而促进我区工业经济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十一五”期间,工业技改总投资32亿元,到“十一五”期末,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第五节  积极探索管理创新

        一是指导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各项管理标准的企业标准化体系,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开展企业认证工作,强化企业创品牌的意识。三是帮助企业加强成本、财务、资金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加强企业营销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实现规模企业产销率达到98%以上。五是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努力降低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六是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城乡互动、产业互动,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实施“五大工程”,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推进小康示范新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第一节  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构建龙头企业发展的产业基地,农业基地围绕企业转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农促工、以工哺农”的特色农业,重点以松林丝厂推进蚕桑产业化;依托佳美食品、内江阳升食品推进水果、蔬菜产业化;依托内江正大、福润公司、腾飞肉联推进生猪产业化;依托天臣羽绒、东马禽业推进家禽产业化;依托阳升果菜推进海椒、生姜、萝卜等产业化;依托飞龙米业、进源大米、一品粮油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化;依托巨森竹业推进麻竹产业化,不断增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农产品的能力,使农业产品在向农业商品转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值,形成工业发展、农业繁荣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二节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农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粮油、蚕桑、蔬菜、生猪、水果、水产等优势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促进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城郊型特色农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五星水库开发项目,建成五星生态观光园,大力开发321国道绕城线、内吴线、内安线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城郊型经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

        第三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蚕、药、果、蔬、猪”等农业优势,做大做强以种子、粮油、禽畜、林果、蔬菜、水产、蚕茧、药材等8个影响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石子、同福等乡镇建立水稻、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万亩;在内吴、内安、内兴公路等公路沿线的15个乡镇建立优质粮、油果生产基地11万亩;在全区各乡镇建立年出栏生猪90万头、以牛羊兔为主的食草牲畜130万头(只)、小家禽900万只的畜禽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0%左右;在内安线建立柑橘产业基地1万亩;在沱江河、大清流河、小青龙河及公路沿线15个乡镇建成以杨树、巨桉和麻竹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基地2—3万亩;在高粱、白合等10个乡镇建立朝天椒、大头菜为主的腌酱菜种植基地5万亩;抓好杨家鸿汇水产品养殖基地、以松林水库、团结水库、天宫水库、永东连花台水库等10个乡镇的中小型水库建立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推广稻田养鱼10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达2.5万吨;在三烈、富溪等10个乡镇建立蚕桑产业基地5万亩;在顺河、柳桥等乡镇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1万亩。

        第四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工程、新品种引进推广工程、新村扶贫工程、中低产田土改造、节水灌溉、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加强囤水田、山平塘、提灌站等一线水利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以农村道路、小型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恢复蓄水1000万立方米,改善灌面5万亩;建设渠系配套500公里;新建一批农村集中供水站,解决农村3.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改建提灌站65座,新建防洪堤5公里;进一步完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逐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开发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花卉、园艺产业,做好配套基地建设,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个体专业户和村镇发展规模化经营。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强城区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实力,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使已经转移的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接受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公共道德、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能力。积极推进城乡平等就业,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引导,在农民务工相对集中的地区组建办事机构,搞好法律咨询救助,综合管理服务等维权一条龙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节  稳步推进小康示范新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小康示范新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重点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从工程“六个联”为主要内容的小康不示范新村建设。做好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抓好改水、改厕、改圈、改厨、改外墙形象的“五改”,解决饮水、交通、供电、通讯、环保等问题,确保每年的新村示范工程建设验收达标,力争“十一五”末小康新村建设达到43个。逐步解决小康示范新村饮水、供电、交通、通讯、环保等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化养老制度,并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第三章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以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质量培育、高速度推进、高效率发展,不断壮大第三产业,提高商贸经济比重,着力抓好“五个打造”。

        第一节  打造外经外贸强区

        大力发展主导产品,培育新增出口产品,确保出口创汇实现翻番。一是抓好丝绸产品出口,全力发展桑蚕基地建设,确保丝绸企业原料供应。抓好松林丝绸、华锦丝绢、亚特丝绸、柴油机、皮手套、饮料果汁、医疗器械、泡菜等产品的出口创汇。二是狠抓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出口队伍。“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汽车配件、工艺石刻、羽绒、生猪屠宰、制药等有出口潜力的企业获得自营出口经营权,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三是狠抓出口产品品种的增加,积极做好汽车配件、猪肉食品、羽绒、工艺石刻、人工牛黄、果蔬饮料等产品的出口。到2010年,全区出口创汇将实现6500万美元。

        第二节  打造新商贸圈

        抓住内江城区北移和321国道建设契机,拓展城市空间,营造发展环境,增强城市吸纳带动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断聚集人气商气,繁荣城市经济,积极争取市上支持,在西林市级商业中心规划区内新建2万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品牌效应好的连锁经销商,重点抓好“沃尔玛”、“麦当劳”类型企业引进的协调服务工作,促进尽快落户东兴。打破沿街小门面经营的商贸格局。同时,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规范各乡镇的市场网点的建设和使用。“十一五”期间,新建碑山、师院、卫校等10个农贸市场,新增市场面积4.1万平方米。

        第三节  打造现代物流和服务业中心

        依托市上建设烟草物流中心、东兴一级客运站,积极完善城区公共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业的能力,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下大力培育激活艾林、西林、能力三大综合市场,培育和建设长江长家电市场、白合海椒市场、东兴木材市场、椑南废旧市场等专业市场,加快发展批发零售、仓储物流、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十一五”期间,新建、改(扩)建椑南废旧市场、胜利木材市场、东兴粮食市场、东兴蔬菜市场、东兴生资市场、东兴汽配市场、东兴废旧车市场等7个专业批发市场,新增专业批发市场面积25.3万平方米。

        第四节  打造张大千和范长江品牌的文化旅游业

        按照“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基本定位,打好张大千、范长江两张名人牌,重点加快大千文化园、大千国际酒店、大千城市空间休闲园建设,积极争取范长江纪念馆和故居建设,启动长江森林公园建设,逐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推出城市形象品牌。同时,抓好五星湖生态园建设,利用交通便利,农业、生态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开发城郊观光、休闲、生态型农家乐,做出特色、形成产业,努力把东兴建成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10年,全区接待游人达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5.03亿元。

        第五节  打造特色餐饮美食产业

        立足现有餐饮业基础,积极引进外地餐饮名店、加盟店,提升档次和品位,利用现有西林综合批发市场33000平方米设施,实行功能调整,打造餐饮娱乐休闲市场——“美食娱乐城”,打造以兴盛路、中兴路为中心的餐饮市场。

        第六节  发展新兴服务业

        进一步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开发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健全商品房、廉租房供应体系。努力把我区房地产业推向一个新高度,新建各类商品住房150万平方米,到2010年城区各类房屋总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住房商品化率达90%,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7平方米,全区累计投入房地产开发建设资金达到15亿元。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0%,树立一批物业管理品牌企业,使我区的物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大力发展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房地产服务,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和技术开发中介机构,规范服务行为,整顿服务秩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规范小区物业管理,积极开展看护、寄托、养老、清洁、幼儿托教、维修、保安等便民利民服务。

        第四章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抓住内江建大城市的契机,积极配合市上加快西林新城区开发建设,从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坚持把项目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搭建二、三产业发展载体。

        第一节  构筑城镇建设融资平台

        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重点,落实“以结合开发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契机,适度超前发展”的城市建设新举措,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多元(融)资体制,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全新的国有资产经营理念,拓宽建设发展资金的融资领域和渠道。确保城建资金的投入和政府在城镇建设中的效益。

        第二节  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采取市区联动建设的有效模式,加快实施东兴古街建设和改造、麻柳坝片区改造工程及大冲山片区开发建设,完成沱江防洪堤综合开发,龙凼片区、枣子坳片区、罗家嘴片区改造,新建西雅图·水景园、罗家嘴高层住宅区、麻柳坝住宅区、蟠龙冲居住区、大冲山居住区、顺江生态居住区等一批重点工程。新建东九路、大冲路、麻柳路,力争实施东兴大道南延,红牌路西延,中兴路改造工程,将汉安路东延、大千路、西林大道北延至321国道,使城市道路与321国道、206省道相互贯通,初步形成东兴城区外环道路骨架网络。到2010年,建城区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5万人,人均绿化面积达5.9平方米。

        第三节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抓好路、水、电、气、通讯、网络建设,规范城区垃圾库、垃圾圈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整治城镇脏、乱、差,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2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4.1万立方米,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新建小河口、双才、太安、柳桥等四个垃圾分点收集填埋厂,日处理垃圾30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狠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发掘孕育城市文化内涵,精心塑造街道、广场、绿地、雕塑等城市公共空间,狠抓城区环境整治和保洁工作,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文明卫生、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第四节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交通建设“五年攻坚战”,配合市上搞好321国道、206省道、沱江四桥、内—遂(内江—遂宁)高速公路、东兴一级客运站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完成内吴路二级路建设38公里,总投资8000万元。贯通区内大环线公路,打通永东—隆昌界石、石子—安岳元坝、永福—安岳兴隆等主要出区通道,规划建成高——平路(高桥至高梁至白合至平坦)等通乡油路工程,实现公路、水路运输联网升级。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通村率达100%,区通乡油路、车站、码头、航道、通村、桥梁建设共六大项99个项目,规划总投资1.2亿元。

        第五节  加快小城镇建设

        全区小城镇按城市卫星镇、中心镇、商贸镇(乡)、工业镇、旅游镇(乡)等城镇功能为发展方向,围绕构建“一心三带八块”的城镇体系战略构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即以内江城市东兴组团为中心,以321国道(成渝路)、206省道(内安路)、内赤路三条过境干线沿线的乡镇为纽带,以椑木、郭北、田家、白合、顺河、高梁、双才、高桥为中心8大板块为重点。到“十一五”末,在全区形成以东兴城区—重点镇—乡集镇—中心村—自然村五个层次的城镇化体系和以城带镇、以镇促村、互为依托、互相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小城镇的水、电、路、市场、停车场、环卫等设施为重点,突出“一厂、一园、一场”建设,发挥省级试点小城镇的典型引路作用。逐步形成以重点镇为核心,沿边镇和特色产业镇环绕崛起,乡集镇均衡分布的格局。同时注重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奔小康紧密结合,促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做好椑木、郭北等7个重点镇的道路骨架、给排水系统、住宅小区、供电、通讯、小游园、农贸市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小城镇的典型引路作用。同时注重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小康新村相结合,到“十一五”末,形成以城带镇、以镇促村、互为依托、互相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第五章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好企业改制中的各种问题,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继续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改组和重组,发展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继承等新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的流动,逐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各方的权益。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推进区乡机构和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农村的科技、金融、市场服务协调力度,把农民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加强投资信息引导,严格投资执法检查,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投资中介服务和投资建设市场的监管。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审计、稽查、后评价制度。

        第二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我区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意识,创新招商引思路,拓宽招商领域,拓展引资渠道,努力探索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长效激励机制。积极参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等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东西部博览会等推介平台和传媒形式,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投资方向,实施引进名牌企业战略。着眼于依托自身比较优势,以产业对接、产业互补、产业配套或形成延伸产业链为重点,突出二产业,带动一产业,促进三产业,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农业和社会事业。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指导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质量、安全、环保等相关认证,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鼓励特色农产品加工、丝绸、机电产品、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扶持培育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优质骨干企业和重点创汇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到“十一五”末,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500万美元。切实搞好“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和全程服务,健全信息联络机制,加强与上级部门、投资中介组织、知名企业、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籍在外人才等的联系,形成高效快捷的招商引资信息网络,充分激发活力,取得招商引资的最大实效。“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年增长率要确保在15%以上。

        第三节  扶持壮大民营经济

        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将封闭式的家庭经营方式转变为产权明晰和产权开放的现代企业模式,指导民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帮助民营企业主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企业后劲,促进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型和成长型民营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帮助民营企业加强与大学、科研单位的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引导民营企业重视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开发,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第六章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利用资源的有效措施,在资源利用方式上,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饲料及食品加工业,推动养殖业,尤其是生猪产生的猪粪通过沼气转化为能源与种植业所需的肥料,推进种植业发展;利用椑南废旧市场这个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塑料收购平台,回收废旧塑料重新加工成塑料原料,生产塑料制品。

        第二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沱江河、大清流河、小青龙河、团结水库、松林水库等重点水域的治理工作,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坚决取缔违规水产养殖场所,切实保护城乡居民饮用水。加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建设。加大城镇周边企业烟尘、粉尘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治理。加快城区美化、亮化、绿化,做好城市道路两侧的花卉、草坪的栽植、养护,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加强噪音污染整治。抓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提高森林覆盖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第三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抓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抓好冶金、建材、机械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积极引导机关、商业和民用节能。加大生活及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推广农业节水机械,普及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切实保护耕地,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禁止毁田烧砖。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环境工程建设,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推进废金属、废旧轮胎、报废汽车、废塑料、碎玻璃、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第七章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努力建设和谐平安东兴。

        第一节  坚持科技兴区

        增大对科技的投入,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项目为载体,搞好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应用,推进科技进步。同时,千方百计发展信息产业,建立健全各类信息平台,为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工业、服务农业、服务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政务信息、经济信息及其他所需要信息,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施星火科技致富直通车、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做好机械冶金、食品医药、丝绸纺织等重点行业和成长行业的科技示范建设。抓好优质生猪、优质林果、名优特水产、无公害蔬菜等重点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

        第二节  加强人才资源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培养、引进人才力度,建立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机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投身企业,积极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成为科技型企业家;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加强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使企业管理人才向复合型、外向型和职业虾方向发展;以提高操作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发和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技能人才;以提高致富能力为目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抓好农业技术推广、营销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四支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发挥外援智力队伍作用,引才和引智并举,利用“全球科技协作网”集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365体育网址_beat365app下载官网_365bet注册送奖金籍在外优秀科技人才共谋东兴发展大计。

        第三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2010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和98%以上,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入学率达80%。着力抓好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民办教育和成人教育,通过政策鼓励和资金投入的双重引导,壮大一批办学规模大、教学质量高和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要、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重点抓好内江三中扩建和综合楼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达到省级示范性中学。继续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第四节  加快城乡卫生体系建设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城市、农村和公共卫生服务三大体系。在城市建立健全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个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建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建立以疾病预防、卫生执法监督、医疗救治、妇幼保健、采供血、应急指挥和公共卫生信息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各类疾病预防与监控,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加快卫生队伍建设,增加医疗先进设施,不断满足人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五节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启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体育训练馆等建设项目。积极组织社区文体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大千文化园建设,扩大内江传统文化的知名品牌影响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引导和促进广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开发利用好新闻宣传水平。加强文物管理。

        第六节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并扶持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的优惠政策,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确保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十一五”期间总人口控制在8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四以内,努力完善乡镇计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第七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落实个人帐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能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优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特困人群、失地无业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参加医保办法,保证职工和农民工的医疗需求。逐步提高城镇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全面实行社会保障全社会化发放和五保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重视老龄工作,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继续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有关优惠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关心各类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特困人员、城乡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子女入学和医疗方面的问题,加大下岗职工和失地无业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妥善解决下岗失业人员1.8万人左右。

        第九节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督促、支持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司法部门依法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

        第十节  积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对食品、饮用水、药品、餐饮等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对建筑、装修市场的管理,确保城乡居民的居住安全。加强社区村组治安联防,维护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制定完善并落实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社会预警应急机制,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的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

        第十一节  切实搞好社会建设与管理

        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提高党委和政府的社会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强化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合力。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加强和改进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

        第三篇  保障措施

        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的战略目标的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强工业、抓三产、促城建,打造城郊特色经济,创建和谐平安东兴”的发展思路,以产业为支撑,项目为载体,企业为抓手,采取有利措施,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第一章  咬定发展不放松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全区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东兴经济整体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度的阶段,发展不足依然是东兴最大的实际。面对日益增加的发展成本,面对全市各区(县)日趋激烈的追赶态势,面对巨大的稳定压力,面对日益规范、“稳健”的政策环境,东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浓厚的粗放型、政府主导型色彩。要加快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  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

        加大对民营资本利用的协调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增加投入。“十一五”期间,规划152个项目,总投资154亿元。无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无论是促进社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还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并通过项目一一得以体现和保障。大力实施项目推进战略,按照“项目建设与科学发展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大项目与中小项目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外引、内添、对上争取三管齐下,建立健全项目责任落实机制、催生培育机制、环境营造机制,努力开创我区项目建设的新局面。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积极组织实施关系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建设,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第三章  实施科教人才战略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进一步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创新科技工作机制,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继续加大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保障,不断拓宽成材渠道,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配套措施,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实现人才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章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整治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重拳出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公民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服务为核心,减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降低审批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完善综合调控体系,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特别是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服务范畴和服务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努力做到办事一条龙、收费一窗口、建立一条联络热线、搭好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提供一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取消一切不合理的审批、核准,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决杜绝“中梗阻”现象,积极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营造优质的政务环境;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坚决兑现承诺,严格禁止“三乱”,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宣传引导,扩大东兴知名度,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城乡人居条件,普遍提高市民素质,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章  提高规划执行能力

        高度重视规划编制的过程,积极扩大规划编制中的民主参与和注意发挥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充分体现民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对规划的认可度。加快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跟踪监督、适时修订的实施机制,确保规划实施落到实处。

        相关附件: